狗为什么吃主人的脸?
狗吃主人脸的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此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报复主人”、“品种攻击性太强”、“缺乏训练”……然而,经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研讨的结果,发现以上各种看法都存在误区,甚至南辕北辙:
狗吃主人的脸,有95%以上的病例,是由于长期过度溺爱所致。
人们通常把刚出生的幼犬时期,即2-12周龄,看作是社会化及学习各种行为和心理特征的主要时期。其实,这个说法有局限性,从幼犬出生起到它与主人开始共同生活(通常为2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内,幼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已经开始形成,而这种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力并不是来源于它周围其它的犬类,而是来自于人的呵护。
处于这个时期内的幼犬大脑处于类似于人类幼年期间的幼稚态,幼犬对周围的接触物、尤其是主人的感情处于“一厢情愿”的模式,它把主人看作是自己的乳母,甚至“附属品”。当幼犬来到新家后,如果一直受到主人的溺爱,幼稚态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改变,就会在心理上默认主人是它的附属品,从而导致了以后的各种“越轨”行为产生,最典型的就是“狗吃主人脸”。
当主人遭到幼犬侵犯时,大多数因为不知所措而一味用爱抱抚的态度对待,也有些主人采取强制手段加以制止,但结果发现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强化了幼犬的侵犯行为。这是因为正处于这个时期内的幼犬的“越轨”行为是“本能”的,在第一时间内抱抚没有及时中止幼犬的这个行为,反而从它看来是得到主人的“认可”;而强制手段则有可能从这个幼犬的认知角度看来是一种害怕的行为,更加坚定越轨行为是主人“让步”的证据。
对于出生2月龄左右的幼犬,及时的矫正不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在幼犬来到新家的两周内,首先应让幼犬充分休息,注意幼犬的营养和休息状况。然后,要对幼犬采取“半冷落”的态度,在幼犬表现得过度淘气时,要用“不可以”的口令制止,如果坚持重复错误行为,可适当采取强制手段。当幼犬从“不适应期”进入“适应期”后,可对幼犬实施各种正确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