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鹩哥鸟如何分别公母?

国莘菲国莘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野生的鹩哥在每年的2~7月份繁殖,巢筑在树洞中;每窝产卵2~4枚,卵乳白色,呈宽卵圆形,略有光 gloss;大小为318~31×23~236毫米。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5~16天,雌鸟将雏鸟喂养至全部羽毛长齐,雏鸟离巢后,仍由亲鸟喂养,直到能飞翔取食为止。

幼鹩哥的雌雄鉴别较难。从外观上,幼鸟与成鸟相似:头顶、上背、肩和前后颈背的中央均为黑色,仅两侧和后羽有橄榄褐色,背和两肩有不相连的浅色羽缘,腰、尾上覆羽褐色或褐色;尾羽、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色或黑褐色,外侧尾羽和次级飞羽具白色羽干,并有白斑或羽缘。主要区别在于幼鸟体色和成鸟相比较暗,嘴峰暗黄色,蜡膜橙黄色,眼下裸露皮肤黄绿色,虹膜红褐色,并具有稚嫩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难以根据外观准确判断其性别。主要根据口裂和肉瘤的宽狭进行判断。

具体特征

观察口裂和肉瘤

从孵化后出壳到能够独立生活,是幼鸟生长发育最快、体重增加最多的阶段。雄幼鸟的口裂和肉瘤比雌幼鸟的宽大是雄性幼鸟的生长速度比雌性幼鸟偏高的体现。雄鸟生长速度高于雌鸟,是鸟类性别二态的重要基础,所以成鸟的相应特征比雌鸟明显。因此,判断幼鹩哥的性别,主要根据口裂和肉瘤的宽狭。具体判断方法是:

(1)观察、比较幼鹩哥的口裂。把该鹩哥的鸟喙撑开,看上、下嘴的裂隙,有的裂隙稍宽,有的较窄。裂隙稍宽的为雄鸟,裂隙较窄的为雌鸟。

(2)观察、比较幼鹩哥的肉瘤。幼鹩哥的肉瘤都不很发达,肉瘤基部比较小,肉瘤稍大的为雄鸟,肉瘤较小的为雌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