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如何感染弓形虫?
首先,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指感染后能产生卵囊并且将卵囊排出的动物),而狗不是;其次,如果猫感染了弓形虫,在没有吃生肉、没有接触粪便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传染给人类和狗; 人体通过进食被污染的肉类或饮用未消毒的疫苗可能会被感染;最后,要感染弓形虫必须吃下被卵囊感染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才可能,而且有可能导致人得病。
根据以上几点可知,养猫不会导致家庭中的其他人包括小孩等感染弓形虫病!所以,在决定养不养宠物之前请先了解相关知识,不要人云亦云听信谣言害了可爱的猫猫哦! 以下资料引用于《中国猫病》
1. 猫瘟热(Feline Viral Enteritis, FVE)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正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30]。 多见于2~5月龄的幼猫,老龄猫和体质差的猫也容易得病。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潜伏期7~14d。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厌食,严重脱水,营养不良等症状。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出血性败血型三种类型。 预防本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发病的幼猫要进行隔离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该病。
2. 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 , IH) 本病由黄病毒科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高。临床上以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为主要特点。病猫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眼结膜肿胀、有半透明样分泌物,眼闭不合,有流眼泪现象。患病后期,病猫出现腹泻、食欲废绝,体重迅速下降,脱水、皮下脂肪消失,有的病猫可因脱水、衰竭而死。 预防本病的主要手段是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避免从疫区引进猫只,特别是种猫。发生此病时应及时隔离,对本病无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3. 猫杯状病毒感染(Feline Calicivirus Infection , FCI) 本病是由杯状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猫杯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较为多发,幼龄猫尤其易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口舌边缘粘膜充血、糜烂溃疡,上腭和中切牙颊部可见灰白色的斑状溃疡,舌面布满灰白色小点,严重时牙龈肿大外露,牙齿稀疏,甚至脱落;眼部炎症主要表现流泪、眼结膜潮红。患儿的口腔唾液浓度最高可达109个/mL,故易诱发继发性细菌感染。
4. 猫疱疹病毒感染(Feline Herpes Virus Infection,FHV-1 )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猫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幼猫最容易受到该病毒的感染,且一旦感染往往呈终身携带状态。本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一般于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性流行。病猫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和精神行为异常。口腔炎表现为嘴唇内侧肿胀溃烂,舌尖和口唇内侧有溃疡形成,流口水,口臭;精神行为异常多发生于幼龄猫,如自残(咬尾巴、啃爪子),异食癖,攻击性强,喜欢吼叫。
5.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Feline Parainfluenza Virus, FPIV)[68] 本病是由副鼻病毒科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浆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涕、眼分泌物增多等呼吸道症状。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多发。幼龄猫最易感染,且容易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而导致死亡。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咳嗽时常张口、伸舌,有时有喉头发出咯咯的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呼吸窘迫症。患猫的眼结膜和鼻镜干燥,食欲减少,精神差,身体消瘦,个别病例由于严重的呼吸困难而出现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