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随父亲多还是随母亲多?
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和推测。 首先来说一下研究方法吧!其实人类对于动物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都是采用相似的方法的,那就是利用近亲繁殖的方式。 什么是近亲繁殖呢?这指的是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个体交配、繁殖后代的行为方式(在自然条件下,动物的近亲繁殖一般是由缺乏配偶或交配机会引起的)。那么通过对比近亲繁殖得到的遗传性状就能发现遗传的规律了。
1907年,美国科学家W.E.兰伯特利用近亲繁殖的方法研究了狗的毛色遗传,发现狗的毛色可以由显性基因控制也可以由隐性基因所控制,并认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隐性基因则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过这个推论之后被美国科学家所推翻,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狗的毛色主要是由位于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所决定的。其中一组决定了显性基因是棕色,第二组则决定了显性基因为黑色。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除了显性与隐性基因之外,还有一种基因叫做修饰基因。它主要决定的是同一种颜色会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形态。例如,同样是棕色的皮毛,有的大而有的小;有的短有的长等等。这些不同大小的毛发都是由修饰基因来决定的。
2 近亲繁殖得出的数据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便可以通过观察近亲繁殖的狗得到一定的遗传规律,进而得出其父母各自的贡献率大小。具体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点:公犬对遗传的贡献率更大一点,平均达到了64%左右。 第二点:母犬对于遗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显性基因这一块,即棕色与黑色的影响比例分别为59%与38%左右。 第三点:无论是显性基因还是隐形基因,公犬对于遗传性的贡献都高于母犬。 第四点:虽然隐形的红色基因没有出现在第一组中,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以及作用。因为在第二组的实验中,该基因的比例就达到了惊人的32%之多,可见其在遗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是因为雌性犬只具有双倍的常染色体基因,所以它们的下一代在基因遗传时更容易受到来自母亲的基因的影响。另外,雄性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在近亲繁殖的过程中,它会损失掉一半的精子细胞,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它们携带错误的基因给下一代带来危害了——毕竟一只精子的错误并不会影响到整体。